7月9日公佈的美國6月非農新增就業人口達28.7萬,亮瞎了很多人的眼。就在一片歡騰的氛圍中,加拿大資管公司Gluskin Sheff首席經濟學家、投資策略師David Rosenberg冷冷地警告:這並不全面,6月整體就業其實是減少了。
What?!無法相信,對嗎?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
當把家庭調查放在和薪資調查同樣的可比基礎上,6月就業人口實際應該是減少了11.9萬人,而且已經連續三個月下降。按照這種計算方法,過去六個月就業人口累計減少了51.7萬。是的,這就是事實。
如果將5月(當月新增就業3.8萬人)和6月的數據放在一起看,月均數值還不到15萬人,過去12個月的平均值也才是20萬人。總體而言,創造就業的步伐依然在放緩。
David Rosenberg還表示,過去六個月非農就業的年化增速已經跌破零度線。過去七年間,這種事曾發生過兩次。
說到這裡,就必須解釋家庭調查和薪資調查的區別。
美國非農就業報告由兩個各自獨立的調查結果得出——企業調查和家庭調查。其中,企業調查最受市場關注,也被稱為薪資調查(Payroll Survey),該報告提供有關非農業部門隨季節性調整的每月新增就業情況,平均每小時工作和總小時指數;家庭調查(Household Survey)則提供有關勞動力、家庭就業和失業率的情況。
這兩種調查主要提供了另一種調查所不具備的經濟信息。不過,由於兩份調查是基於不同的信息源,因此有時會出現不一致的情況。
正因如此,David Rosenberg人為,儘管市場受到靚麗數據的推動,但薪資調查報告中的新增非農就業數據並沒有完全體現出美國勞工市場的真正表現:
在家庭調查報告中,6月新增就業人口為不溫不火的6.7萬,該數據從2月以來就已經完全停滯不前。歷史學家會告訴你,在經濟的轉折點上,家庭調查數據往往比較可靠。
問題在於:5月和6月的數據都表現出巨大的統計異常。大的趨勢最能說明情況。讓我們回到2014年6月,當時六個月非農就業趨勢基本呈現出年均2.2%的增速,三個月的趨勢則呈現出2.4%的年化增速。再說說一年前,截止到去年6月,六個月的年化增速放緩至1.9%,三個月的趨勢放緩為2.2%。時間軸拉回到現在,六個月的趨勢進一步放緩至1.4%,三個月的趨勢持續放緩至1.2%。這才是被其他人視為更為宏大的圖景。
不僅如此,6月非農就業報告還存在其他問題。華爾街見聞分析過,90%的新增就業者都是5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詳細來說,55歲及以上的老年新增就業者多達25.9萬人,25歲到54歲新增就業者僅有2.8萬人,24歲以下失業者10.7萬人。
如果按照David Rosenberg看待問題的角度,拉長時間線從一個更為宏大的圖景來看,上述趨勢更為驚人:自2007年以來將近十年時間裡,55歲及以上人群的新增就業人數合計超過800萬人,而25歲到54歲的就業者同期則減少了340萬人。
另一個問題是新增非農就業者多為低收入工作崗位。半數以上的新增就業者僅有最低工資收入。這可以解釋為何6月平均每小時工資環比、同比雙雙不及預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