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0年代末,美國掀起了一場以互聯網產業引領的投資熱潮,在此期間納斯達克指數從322點狂飆至5132點,漲幅超過14倍,當時只要和IT沾點邊,或名稱中有“.com”的股票都遭到投資者瘋搶。

這場非理性的狂歡在2000年走到了頭,隨後科技股一路下跌,大量互聯網科技企業破產。標普500科技指數也從頂點重挫超80%。

與當年相比,目前的科技板塊牛市邏輯完全不同,科技行業已經走向成熟,基礎更為堅實牢靠。它們的股價是由營收和利潤支撐的,並且已有能力發放股息。

十七年前,美國最大科技公司是微軟,因特爾,IBM,甲骨文和思科,如今這個榜單已經完全改頭換面,除了微軟,其餘當年科技巨頭的地位已經被蘋果、Facebook以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佔據。

今年以來已有90億美元資金流入美國科技股,是美國市場最受熱捧的板塊。除了營收利多外,科技股相對不受美國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在市場對川普稅改和基建計劃日漸懷疑之時,科技板塊成為了一個避風港。但是,當考慮進通脹因素的話,科技股離當年的巔峰還有約30%的距離。

arrow
arrow

    無銀三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